hibye3721 發表於 2025-4-16 00:02:55

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四十年 (151MB@PDF@KF/FP/FD/Fi/UD)

【檔案名稱】: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四十年
【檔案大小】:151MB
【檔案格式】:PDF
【檔案語言】:繁體中文
【檔案空間】:KF/FP/FD/Fi/UD
【上傳日期】:2025/04/15
【刪檔天數】: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
【預覽圖片】:

【內容簡介】:
余大師學術成就名實不符,
孵育余家班四十年,導致學術貴族制壟斷之禍。

  余大師經不起驗證的學術成績:
  •為取悅費正清寫漢代版的封貢體系
  •湊熱鬧鑽紅學,錯把書評家和書商當作者
  •神話陳寅恪
  •比附明清商業文化為資本主義

  以「海外胡適」自居,並以一身繫中華文化存續的余英時,四十年駐錫福華寺,大吹其會通中西文化的法螺,卻犯了引用西方學術理念的誤用、濫用,甚至挪用的失格之舉。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,多流於皮相,且屬於高山滾鼓的性質。他終極關懷的兩說「儒學的現代化」及「中國文化無敵」,如今看來愈發如昨日黃花,盡化為春泥矣。

  余氏以治思想史聞名於世,不僅研究個別思想家,如朱熹、戴震、章學誠、陳寅恪、胡適、顧頡剛等人,也研究時代變動下的思潮,如漢晉之際、明清之際,以及晚清民初。這些研究的手法暴露了不少在思維上的盲點,在與西洋學術資產對話時的牽強,在課題拿捏上精準度的欠缺,在史料疏通與特定課題之間不能符應,以及在論思潮導致社會自發性變動時之武斷。

  余大師還利用台灣報媒刊載其學術作品,諸如陳寅恪晚年心曲、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,以及東漢生死觀等等學術大文,徒留難登大雅之堂的劣作。這比起西方「志於道」的學者,相差何啻霄壤?在他留洋的五○、六○年代,以迄爾後滯留西方,他對西方史學不僅陌生,而且霧裡看花不知所以,更未曾在英文世界遺下鉅著或傑作。


作者簡介:
盧建榮
  現任《社會∕文化史集刊》(新高地)主編,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、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,也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、國立台北大學以及佛光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。

  作者是台灣僅見全方位思維的史家,古今中外史蹟皆其獵場,長年提倡「敘述史學」與「新文化史」,將多項獨到研究成果,改寫成平易故事版本與讀者分享。1990年代起,大量引介西方新文化史學巨作(麥田出版叢書),膾炙人口,引領兩岸年輕世代開創史學新風。

  盧氏早期敘述史著作《曹操》出版於1980年;《入侵台灣》獲2000年「中央日報」十大本土創作獎;2003年《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》獲書評家晏山農許為台灣史界勇於挑戰當權第一人;《咆哮彭城:淮上軍民抗爭史》2014年獲北京權威書評專欄4顆星獎。

  其他重要著作:《鐵面急先鋒:中國司法獨立血淚史》(2004)、《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》(2006)、《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》(2010)、《白居易、歐陽修與王安石的未竟志業:唐宋新聞傳播史》(2013)、《唐宋私人生活史》(2014)、《沒有歷史的人:中晚唐的河北人抗爭史》(2020)、《唐宋吃喝玩樂文化史:園林遊憩、飯館餞別與牡丹花會》(2020)、《明清閨閣危機與節烈打造》(2020)、《聚斂的迷思: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形的出現與文化政治》(2021)、以及《中國中古的社會與國家》(2021)等。

【下載載點】:
https://katfile.com/6bc5tzz8b7n3

https://filespayouts.com/9yx7ikb36pcm

https://down.fast-down.com/sc51hncszk5c

https://fikper.com/7zwZz8vNPF

https://usersdrive.com/9za4yjts9evk.html

【解壓密碼】:無

【Katfile資源總集】/【檔案連結分類下載Excel列表】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四十年 (151MB@PDF@KF/FP/FD/Fi/U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