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年我在不同平台看到不少人说:现在的年轻人“越来越省钱”、“越来越保守”、“越来越不敢花了”,甚至有种全民“消费躺平”的趋势。 但我认为,并不是年轻人不想花钱,而是不敢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 1. 收入不稳定,风险意识增强
过去大家还有“朝九晚五、稳定增长”的错觉,但近年来无论是裁员、行业寒冬、平台经济动荡,还是自由职业的不确定性,都让年轻人意识到:钱难挣、花要谨慎。特别是平台用工、灵活就业者更是每月收入波动极大,不敢“透支快乐”。 2. 房车不再是目标,消费价值观变了
新一代人并不像70后、80后那样执着于“有房有车”。很多人即便有钱,也不愿“押注”于一个城市的房产。没有高额负债压力,反而把钱投向更实用的消费,如存款、基金、黄金等。 3. 政策和宏观信号影响情绪
宏观经济虽在恢复期,但就业和薪资增长并未同步。年轻人感知最灵敏,当他们看到楼市调控未松、股市起伏不定、实体复苏缓慢,自然不会“冲动买单”。 4. 社交平台和网络舆论的反作用
“断舍离”、“极简主义”、“躺平文化”等内容广泛传播,导致年轻人把“克制”变成一种时尚标签。花钱不是炫耀,而是一种“浪费”被批判。 小结:
不是年轻人不会花钱,而是消费观变了。消费决策越来越理性、越来越工具化、越来越与“幸福感”挂钩——不是不买,而是买得更有价值。你怎么看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