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簡體中文

比思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按這成為會員
搜索



查看: 30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[休閒] [麥可.葛雷哥里奧] 謀殺理性批判 (256MB@PDF@KF/FP/FD/Fi/UD)

[複製鏈接]

1萬

主題

1

好友

3萬

積分

教授

Rank: 8Rank: 8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前天 23:52
  • 簽到天數: 2240 天

    [LV.Master]伴壇終老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15942
    金錢
    74301
    威望
    32577
    主題
    13195
    跳轉到指定樓層
    樓主
    發表於 2025-4-16 00:01:35 |只看該作者 |倒序瀏覽
    【檔案名稱】:謀殺理性批判
    【檔案大小】:256MB
    【檔案格式】:PDF
    【檔案語言】:繁體中文
    【檔案空間】:KF/FP/FD/Fi/UD
    【上傳日期】:2025/04/15
    【刪檔天數】: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
    【預覽圖片】:
    Critique.of.Criminal.Reason.jpg
    【內容簡介】:
      1803年,普魯士王國的柯尼斯堡發生了一連串的殺人命案,動機不明,一時之間風聲鶴唳,人人自危。一位年輕檢察官在哲學大師康德的安排下前來調查,將康德批判哲學的原則運用在刑事辦案上,循著犯罪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,追到人類理性的邊緣,腳下是人心深淵的無盡黑暗。真相,總是令人膽顫心寒……

      歐洲哲學發展到十八世紀,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理性主義兩大傳統涇渭分明:前者以洛克、休謨為代表,認為人心有如一張白紙,全賴後天的經驗形塑;後者有高唱「我思故我在」的笛卡兒,認為經驗不足恃,確定的知識都來自理性。

      兩派相持不下,話不投機,幸好出了個康德,歐洲哲學才有轉機。這位日耳曼哲學家以一人之力完成「三大批判」──《純粹理性批判》(1781)、《實踐理性批判》(1788)和《判斷力批判》(1790),不但融匯調和了兩大哲學派別,整個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家,沒有一個不受康德影響。甚至二十世紀語言哲學的維根斯坦、存在主義的沙特、現象學的胡塞爾,乃至當代哲學巨擘哈伯瑪斯、羅爾斯,都在回應康德哲學提出的課題。

      《謀殺理性批判》的作者高明之處,是在歷史的空隙中架構了一個飽滿又鮮活的虛構世界。一般人對康德的印象流於刻板沉悶:一個終身未娶的哲學教授,一輩子沒離開過柯尼斯堡,生活極為規律,一絲不苟到城裡的居民可以用他出門散步來對時。

      但是作者卻勾勒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康德:瘦小而精明的老者,睿智又充滿好奇心。同時也提醒了讀者,康德所處的乃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歐洲:啟蒙理性澆灌出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,也孕育了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。拿破崙的崛起摧毀了貴族階級,也把歐洲帶入腥風血雨之中。

      理性主義走到非理性的暴力,是理性最大的嘲諷。康德沒有活著見到十九世紀的歐洲轉而走到理性的對反面,投入浪漫主義、乃至潛意識的懷抱。但讓人好奇的是,康德在1790年就已完成龐大哲學體系的建構,窮盡理性範疇的探討,難道到他去世的這十四年間,沒有想過再跨一步,探索非理性的黑暗深淵?

    《謀殺理性批判》正是玩味了這個可能性,頗有康德「第四批判」的意味,只是康德這部哲學巨著不純然是哲學的思辨,而是一連串以人命與鮮血為代價的人性實驗。

    整個柯尼斯堡都是康德的哲學實驗室,作者用非常詭異的方式謳歌了「敢於求知」的啟蒙精神!


    各界推薦:
    「十八世紀中歐,籠罩在拿破崙入侵陰影下的世界,污濁的日常生活重現目前,歷歷如繪。結局出人意表;受命偵辦的主角之所以雀屏中選,居然是因為相關單位明知他無力破案,以致更加驚奇。」
    --《蘇格蘭人報》(The Scotsman)

    「行文氣勢如萬馬奔騰,細節繽紛多彩,絲絲入扣,……葛雷哥里奧以哲學知識撐起這一則陰森的故事,信實有稽。」
    --《犯案時間》(Crime Time)雜誌

    「場景描寫精采,殘酷、迷信、陽剛的世界就於其筆下栩栩如生,讀來不禁慶幸不是生在斯時、斯地……筆法出眾、佈局巧妙、文采斐然,需要用腦去讀的小說。」
    --《文學評論》(Literary Review)

    「麥可‧葛雷哥里奧這本小說最出色的一點,就在場景的勾勒:罩著陰森血紅幽光的柯尼斯堡,萬物冰封,邪惡,腐敗……葛雷哥里奧為我們掀開歷史另一面罕見的圖象,嬉笑怒罵的點綴也不落俗套。這一本小說是系列之始,欲知史蒂文尼此後何去何從,教人殷殷期盼下回之分解。」
    --《獨立報》(The Independent)

    「讀起來教人不忍釋卷……續集若是保有這一本細火慢燉的趣味,就應該可以永續不朽。情節曲折離奇,絕對要你一路猜到底。通書文采斐然,扣人心弦,讀來如癡如醉之餘,還能拾掇諸多知識。」
    --《伯明罕郵報》(Birmingham Post)

    「哲學教授葛雷哥里奧初試身手,表現不凡。……希望讀者不需等太久,就可以讀到續集。」
    --《出版人週刊》(Publishers Weekly)

    作者簡介:
    麥可·葛雷哥里奧(Michael Gregorio)
      是麥可·雅各(Michael G. Jacob)和丹妮艾拉·德·葛雷哥里奧(Daniela De Gregorio)夫婦的筆名。丹妮艾拉是教哲學的老師。麥可對十九世紀的攝影史很有興趣。兩人結縭二十六年,現居義大利中部的小鎮史波麗多(Spoleto)。《謀殺理性批判》(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)是兩人寫的第一本小說。

    【下載載點】:
    https://katfile.com/100e1i4y5uk4

    https://filespayouts.com/56oth2sxn0jm

    https://down.fast-down.com/bzzudvyuumfm

    https://fikper.com/UePp1jbPg7

    https://usersdrive.com/axn8k6kzlko8.html

    【解壓密碼】:無

    【Katfile資源總集】【檔案連結分類下載Excel列表】
  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按這成為會員

    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,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於有關情形下,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(如涉及醫療、法律或投資等問題)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留言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),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,如有任何爭議,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。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

    手機版| 廣告聯繫

    GMT+8, 2025-4-26 05:10 , Processed in 0.026217 second(s), 18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   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    回頂部